火热逐梦最美青春 奋力拼搏不负韶华——江苏科技大学师生暑期备赛参赛侧记

2020年暑假,伴随着疫情常态化防控和高温天气,全校上下处处热火朝天,除新校区搬迁、东校区改造外,大学生积极留校参加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等科技创新赛事,酷暑难耐,热情不减,校园内鸣奏着催人向上的奋斗续曲,正以向阳奔跑的姿态映照逐梦的初心。

——多方协同,形成合力

823日,从南京传来消息,第六届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中,江苏科技大学5个项目获得一等奖,3个项目获得二等奖,1个项目获得最佳创意奖,学校获得主赛道优秀组织奖。教务处处长田剑介绍,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3月正式启动,各学院深入发动、广泛动员,690支项目团队,3181人次注册参赛。疫情期间,学校克服了很多困难,到各个学院去进行摸排,把好的项目遴选出来,重点项目进行跟踪。5月,学生返校后,经过初赛、校复赛和决赛,共推荐16支团队参加省赛。87日,经过省级复赛,13支团队获奖,8支团队入围省决赛争夺省赛一等奖。目前,一等奖获奖数位列全省并列第5位,5支团队将会进入训练营。

国赛决赛将在华南理工大学举行,田剑说:“我们的目标就是剑指华南。比赛是教育部组织的最重要的一项赛事。赛事前后已将近半年时间,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书记、校长、分管校长对此项赛事高度关注,直接到一线指导。各学院大力支持,很多学生和老师都参与进来,所有项目,老师都到场,而且一直陪同学生。整个暑假,大家全程无休,包括教务处等部门和学院的工作人员,全校上下多方协同,形成合力。”


——一起拼搏一起干,很开心

“肯莱科特——铝镁薄壁构件焊接领航者”项目在高教主赛道创意组中获得小组第三的成绩,项目指导教师之一的杨志东表示,比赛前后的准备过程中,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从成绩不如意到逐渐超越其他队伍,一步步走来,经历很多困难,但一直坚持下来,非常不易。作为项目成员之一的蒋华明告诉记者,从暑假开始到八月上旬,一直在打磨项目,每天都是路演、一对一辅导、修改计划书。整个假期都留在学校,每天早上8:30坐校车从长山校区到东校区来,然后晚上干到10:00打车回去。团队里学长学姐科研任务非常重,大家都是把时间像挤牙膏一样挤出来,一起来强化商业模式等。“跟团队一起拼搏一起干,我觉得很开心。在打磨的过程中,很多被否定,但是一直坚持下来,遇到困难不能放弃。能够去项目组跟老师一起学习,学到很多不同的知识,比如接触到材料焊接领域的知识,接触农业的一些知识,丰富了我的阅历。”团队的经历让蒋华明认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起吃苦一起熬夜,获得成绩时眼泪都流出来了,因为付出,所以动情,“这就是团队的魅力。”蒋华明说。

  

张海洋作为项目“鸠摩罗什:自然语义智能识别服务全球引领者”的指导老师之一,他告诉记者,团队从6月份就开始准备省赛网评材料,715日提交省赛网评材料后,同学们又不断优化商业计划书、答辩PPT和演示视频,8月初网评结果出来,团队进入省赛决赛,接着又是全天候全身心地打磨作品,直到821日省赛决赛。采访时,张海洋正赶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赛场,他说:“我们持续全力以赴备赛,正在努力争取国赛门票,革命尚未成功,还要继续努力。”目前,项目获得最佳创意奖。

团队成员、人文学院公共事业管理2017级学生姚蓝在团队里主要负责路演和答辩,印象特别深的就是前几天在扬州集训,团队成员和老师每天都在不停地答辩、修改,一连五天都是早上六七点起床,凌晨一两点睡觉,老师也是一直陪着学生们一起,不断改进,都很辛苦。计算机学院2017级物联网工程专业的李翠锋在项目中主要负责项目团队的统筹和技术,回想在扬州集训的时候,即便连着吃泡面,感觉仍然很好,大家齐心协力比什么都强。

——坚持不放弃

9月初,即将迎来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省级决赛,学校团委书记薛泉祥介绍,201910月启动校内选拔赛,从近两年立项的1000多个本科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遴选出117个项目团队进行校级培育。20206月遴选出13个项目团队进行省级比赛的重点培育,8个项目团队进入省赛。暑假期间,团委对各备赛项目进行线上+线下全方位指导,不断提升备赛项目团队的计划书文本、PPT等文本材料的质量以及路演答辩的能力水平,全力备战省级决赛,争取在赛事中取得好成绩。

  

环化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研一学生顾雷香是项目“沃特净——全球领先的HCDI海水淡化工艺装备”成员,备赛阶段,项目一直在做调整,有好几次做了颠覆性的改变,从原来的淡化设备定位在远航船舶到后来主打饮用水和救援设备,重新找到方向,不断改进,计划书一直在变,大家全力以赴找资料,相互打气,所有的小伙伴都没有怨言,就是干,比赛让大家从中学到平时学不到的,这是特别珍贵的财富,大家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不断成长。

  

经管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大三学生葛雨迪在项目“瑞德焊机-中国焊机行业领军者”中主要负责财务预算以及商业模式的研究,葛雨迪说,天气炎热,部分同学还住在新校区,每天早上都需要从新校区赶到东区和大部队集合进行项目研讨,由于学校的搬迁工作正在进行,所以有时找不到空调教室,但是团队成员坚持不放弃,互相鼓励支持,当大家在一起讨论,为同一个目标努力的时候,好像天气也没有那么炎热了。后来,学校了解到参加比赛的同学的特殊情况,特别安排了空调教室,给予很大支持。

  

这几天,项目“浩睿智能胎架-船舶建造装备领军者成员、机械学院2017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阮伟豪在长山校区与团队成员一起在紧张备赛中。2018级机械工程专业研究生王镇作为项目负责人,主要负责本项目的统筹、人员分工调配和相关技术研究,“在整个备赛阶段,受疫情影响,成员突破地域限制,每周定时定点进行线上讨论,每个人都在努力着。”

  

——在一次次思维的碰撞和自我否定的过程中前进

以“创新引领、逐梦海洋”为主题的第九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暨2020海洋装备创新赛822日在大连开赛,学校获得特等奖5项,一等奖15项,二等奖22项。船海学院辅导员夏志平介绍,自4月份备赛以来,学校组建大赛组委会,前期在校内进行线上线下全方位宣传,邀请组委会技术专家到校剖析赛事,组织往届参赛获奖选手分享备赛经验,积极动员校内师生广泛参加。暑假期间,组委会为参赛选手提供制作模型场地,为有实物作品的组别开放校内水池进行实验,另一方面,由于疫情原因,本次比赛采用线上答辩,组委会在决赛答辩时为有需要的队伍提前准备好合适的答辩房间。

船海学院2017级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选手杨宇航参加的项目是“水面娱乐遥控对战平台”,获得设计与制作水面组一等奖,“暑期备赛时,经常忙得忘了吃饭,但是为了完成进度,为了测试运行完美,其他都不算什么。”杨宇航说,为了一个难题,一起讨论、一起画图,在一次次思维的碰撞和自我否定的过程中前进,觉得很满足。“没有什么是一帆风顺的,时刻做好承受打击的准备,失败是下一次成功的基石。在一次次的挫折中学习成长,这个过程很精彩。”2018级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韩冯参加的项目是“基于仿生海龟的滑扑一体水下滑翔机”,获得新概念创意设计(A类)一等奖,他觉得,与队友一起商量合作完成演示动画的制作的场面让人难忘,在备赛参赛的过程中,在Solidworks3DS max等软件上深入学习,对机械机构有进一步的认知,这是最大的收获,特别是跟队友齐心合作,可以更好地完成任务,团队很重要。

  

——为了同一个目标克服一切困难

821日,第十五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落下帷幕,学校荣获国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其中,获得国赛一等奖作品“南钢:国内钢构件质量安全保障者”的“南钢团队”今年是第二次参加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2019年获得了省三等奖。

经管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研三学生董颖是“南钢”项目负责人,项目首次入围国赛,“对我们来说,这是一场体力与能力的‘持久战’,为完善商业计划书和项目PPT熬夜,比赛前5个小时还在一遍又一遍模拟答辩,老师不停地鼓励,大家齐心,为了同一个目标克服一切困难,一切都是值得的。”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三学生章佳辉说,团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业知识背景和优势,完成一个优秀的作品需要齐心协力,优势互补,这是团队的力量。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一学生孙采云主要负责产品技术,“项目就像我们的孩子一样,我们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用最多的心血来完成。虽然一路走来比较辛苦,但是最终结果是美好的,因此付出总是会有收获的。”

——解决问题会很有成就感

824日,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华东赛区比赛打响,学校6支项目团队参与角逐。电信学院应用电子实验中心陈迅老师介绍,今年由于疫情影响,比赛时间直到7月才最终确定,学生推迟返校也给备赛带来一定影响。此外,由于新校区搬迁,造成训练场地和学生住宿分别在东校区和新校区,也给学生备赛带来不便。但是同学们还是克服种种困难,努力准备比赛,没有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而懈怠。

  


电信学院2017级自动化专业的秦源这次参加的是信标组的比赛,暑假一直留在学校备赛,每天和队友在实验室处理问题,熬夜调车,在别人看来有些枯燥,但是秦源觉得有趣,和队友一起处理问题,处理好了,会很有成就感。

……

  

这个暑假,全校师生迎着困难前进,咬定目标,奋力拼搏,在挥汗如雨中折射出奋力奔跑的“活力热度”,正以有力行动带来局面一新,让火热逐梦绽放最美青春,让努力攀登成为不负韶华的最美注脚。